1. 石粉含量的双面性
合理含量(3%~10%):填充骨料间隙,提升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。
过量危害:
增加减水剂用量,抬高成本;
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;
引发泵送堵塞风险。
行业标准:多数国家要求机制砂石粉含量≤10%(具体依用途调整)。
2. 石粉控制的核心方法
(1)干式集尘法
适用场景:三级破碎后的成品砂处理(粉尘污染同步治理)。
技术要点:
设备选型:脉冲布袋除尘器(效率>99%),旋风除尘器(低成本但效率较低)。
参数优化:
风量控制:15~20m³/min(根据砂量动态调整);
吸尘点布置:破碎机出料口、筛分机密封罩等关键扬尘位。
优势:无水资源消耗,石粉可回收用于路基材料。
局限:仅适用于干燥工艺,对超细石粉(<0.075mm)去除率有限。
(2)湿法冲洗工艺
适用场景:高石粉含量(>15%)或高标准混凝土用砂。
设备选择:
洗砂机类型 | 处理能力 | 细砂流失率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轮斗式 | 50-350t/h | 低(<5%) | 常规清洗 |
螺旋式 | 20-200t/h | 高(10%~15%) | 高纯度砂 |
操作建议: |
采用两级清洗(粗洗+精洗)提升效率;
配套细砂回收机(如旋流器)减少损耗。
3. 协同优化方案
“干+湿+筛”组合工艺:
预筛分:振动筛分离>5mm粗颗粒,减少后续处理量;
干式除尘:初级石粉去除(降至8%~12%);
精准水洗:对残留石粉深度处理(达标至3%~7%)。
案例对比:
控制方法 | 石粉去除率 | 能耗成本 | 适用原料 |
---|---|---|---|
纯干法 | 30%~50% | 低 | 低含泥量岩石 |
纯湿法 | 70%~90% | 较高 | 高含粉软岩 |
干湿联用 | 85%~95% | 中等 | 通用方案 |
4. 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
原料监测:黏土质岩石需优先湿法处理;
动态调整:根据筛分数据实时调节除尘风量或水洗强度;
石粉再利用:收集的石粉可用于制砖或路基填充,降低浪费。
工程师建议:
“干法除尘满足环保要求,湿法保障品质,二者结合可实现效益与质量的双赢。”